1/ 这本书我读过好几遍。第一次读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在阶梯教室里占座位发现这本书,现在还记得当时的自己的反应,看书还需要教?这本书一定很扯淡…但是读了几页之后就自己花钱买了一本
2/ 现如今我们大家的阅读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差。别说一本大部头小说,就算是几万字的公号文章都读不下来。
3/ 上周我看了一个视频,讲述的是现代人获取咨询的手段太丰富了。以前我们不读报纸不看新闻就不会知道明天是什么天气,但是现在手机上会通知我们5天甚至更远时间的天气情况,还会捎带手的让我们晃一下手机进入京东…视频里说,现在主动推送给我们的信息除了天气预报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4/ 书中讲到阅读是分层次的。层次有高有低。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次依次升高。其实我们平时刷抖音短视频那种“阅读”连最低层次的基础阅读都算不上。
5/ 重点讲一下对我影响最深的,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简单来说,检视阅读教会我搜索信息,其实书中强调的是“略读”也就是快速审查一本书内容,然后快速做出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这个技巧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万千书籍中挑选出值得读的好书,避免读到烂书,也为接下来的分析阅读打下基础。
6/ 分析阅读。其实分析阅读这个词按照现在读书博主的说法应该是“精读”。那么到底如何精读一本书呢?我个人的理解可以分为三点:
书的题目。我们可以在书的题目中了解到很多信息,比如钿兄送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的题目就五个字,但是我们可以获取到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
目录。我们要从目录中再一次进行“检视阅读”,这次的检视阅读我们要在头脑中建构起来书的框架,也就是书要讲什么、怎么讲的、重点是什么。
内容。这里我按照我的习惯来说。还是拿《金钱心理学》举例子。高少之前漂流过一本,我看完了一遍。但是书中的第六条,我印象深刻。第六条的题目是“尾部的胜利”。开篇的第一句话我至今记得:即使你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最后你依然会赢。这跟我喜欢的那句: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前后呼应,哈哈。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我们检视了目录一定会有自己感兴趣的,那么接下来就先读这一篇章吧。通过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形成对书的整体认识,然后找到关键的词汇句子整理出自己理解的主旨,留着等最后和作者的主旨做比较。然后就是记录下来自己什么地方没懂和自己懂了什么,接下来要如何搞明白自己没懂的,消化掉自己搞懂的。
7/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肯定会遇到自己不明白的词汇、概念。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搜索引擎了。不知道大家读书的时候会不会边读边搜,我在看书的时候一般都会拿着手机搜来搜去。<推荐使用维基百科,实在用不了就用微信搜一搜。感谢钿兄,告诉微信还有搜一搜>
8/ 最后,市面上99.9%的书都是对你没用的。那么这些书实在感兴趣就做一个基础阅读吧,或者听一下其他人的讲述稿。剩下的0.1%中我认为要分为三七开,三成的书你永远也不可能完完全全读懂,即使是对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这一类书就要反复做“分析阅读”,也就是精读。要牢记,读一遍有一遍的意义。那么剩下的七成就是我们可能通过一遍精读或者两到三次的精读就可以搞明白的,这一类书一定花时间去精读。因为,只要明白了,书中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帮助是永久的。